苗韻悠長、梵凈飄香。近年來,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積極采用招商引資、品牌打造、茶旅結合等措施,大力整合茶產業與民族文化旅游資源,著力引入外部資本加快全縣茶葉經濟發展。將茶業經濟與民族文化有機融合,對促進當地農民快速增收,推動現代農業結構轉型作用非常明顯。
今年5月以來,在松桃縣委常委、副縣長張武指導下,就整合正大茶業園區與苗王城旅游資源打造臺灣風情旅游度假村項目,與廣西南寧皇御投資集團(臺資)經過多輪緊密協商,7月27日簽訂可項目投資協議。該協議的簽訂,為松桃拓展銷售渠道和先進經驗塑造本地茶業和旅游品牌注入了強勁的動力,為加快推動地方茶產業升級奠定基礎。
松桃縣耕地面積118萬畝,年平均氣溫16.3℃,無霜期293天,酸堿度PH值5.5左右,良好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對發展茶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空間。全縣現有茶葉加工企業28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家,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26家,入社的社員達到2470戶,茶產業發展直接帶動5萬余人從事茶葉生產。
近年來,全縣大力發展無公害茶葉,種植面積達18.9萬畝,無公害認證面積5萬畝,有機茶認證面積2000畝,茶葉總產量4569噸,重點形成了“松桃翠芽”“凈山翠芽”兩大品牌。
酒香難奈巷子深,與安溪、普洱、信陽等傳統的名茶產地相比,松桃縣茶葉品牌形成時間相對較晚,這對快速擴展生產規模,發揮品牌效應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針對這一現象,該縣決定引入外部力量“借船出!,以開發生產適應國內外消費潮流的無公害茶、綠色食品茶和有機茶為目標,在生態茶業與生態茶葉產品開發合為一體進行建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外資和境外銷售渠道,將全縣的茶葉推向海外市場。
目前,松桃茶業正在經歷著一場茶葉為主題、山水生態為基礎、文化旅游為靈魂的產業轉型建設。隨著現代茶葉多元產業功能逐步凸現,茶產業向二三產業延伸,全縣依托資源優勢[2.52%]以茶促變的農業經濟結構轉型正在一條康莊道路上邁進。(楊春柳 胥城楓)
|